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28章 仅七百人  (第5/7页)
/br>    李世民道“此事事关国运,还请诸位卿家畅所欲言。”    长孙无忌知道那些大臣对明哲保身很有一套,便站出来做个表率,“陛下,臣认为突厥人畏威而不畏德,他们若是反叛,必然是大唐无法再镇压他们。此题选肆有很大的可能正确。或许七十五年后,我大唐下任,或者下下任帝王不再有陛下之威,方才令突厥寻到时机叛出。”    这话说得动听!    登时不少大臣开始附和,俨然这就是正确答案的样子。    而那些趋向于谋臣的大臣们却都没有说话,一个个眉头拧着,将这道题和选择回想了一遍又一遍。    像这样没头没脑的选择,才是让他们最头疼的,这摆明了就是让他们蒙啊!    李世民把目光投在了他的智囊——从他还是天策上将时就跟随着他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身上。    杜如晦道“陛下,臣认为,首先应该去掉第一个选择。”    “陛下今年方二十九,十一年后才四十,正是壮年,突厥如何敢反叛。”    而且,哪怕李世民驾崩得早,十一年后,太子也十九岁了,年轻人,血气方刚,此时又是开国初,骄兵悍将不少,各兵卒还未糜烂,突厥人哪怕想要反叛,也断然不会选择这时候。    同理,选择贰也差不多。    当然,这个推断比较粗糙,可相对而言,他们得知的情报太少了,根本没有十成把握去判断拿一个选择正确。    只剩下叁和肆两个了。    这道题对于大唐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